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最新消息
  • 活動一覽
  • 扶助個案
    • 中部科學園區
    • 雙溪水庫
    • 卡大地步部落光電區案
    • 社子島地區開發計畫案
    • 大安大甲溪聯合輸水工程案
    •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規劃案
    • 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案
    • 台塑六輕擴廠案
    • 變更新竹科學園區特定區案
    • 中龍鋼鐵第二期擴建案
    •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擴建案
    •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臺中園區擴建
  • 關注議題
    • 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法
  • 開放資料
    • 本會章程
    • 環境權法律扶助事件審核及酬金標準試行辦法
    • 財務處理辦法
    • 人事事項管理辦法
    • 薪資及獎金津貼福利給付辦法
    • 本會財務資料

前瞻計畫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守護丁蘭谷 拒絕雙溪水庫

12/19/2017

0 評論

 
圖片
前瞻計畫中的「雙溪水庫工程計畫」,預計將在下週五(12/29)於新北雙溪進行現場勘察及公聽會,面對這個已經有26年歷史的水庫工程計畫,雙溪在地想守護土地的居民與聲援團體於106年12月19日(二) 上午10時召開記者會,希望呼籲社會大眾能重視台灣水資源的利用,一起來檢視該計畫的必要性及合理性,避免大而無當的開發浪費公帑。
目前在地聲音紛歧
反雙溪水庫自救會呂瑞弘會長表示,雙溪水庫原名是丁蘭水庫,當時是由ㄧ群地方頭人組自救會來保護丁蘭谷,但經過20 幾年後,在外界更注重永續生態的思潮下,雙溪地方卻反而有策進會來促成水庫興建,這中間是否涉及圖利交換利益他並不知情,但是這樣的轉折也許跟雙溪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發展有關。呂會長表示其原本在外地工作,於101年返鄉配合政府推動有機耕種,他認為雙溪好山好水好空氣,是北部難得的里山據點,可以吸引像他這樣出外的雙溪人走回來做出綠色經濟。但他也同樣難過的說明,現在看到地方頭人在媒體公開說有條件同意蓋水庫,這是拿他們的生命財產來做交換,這對相關產權人與雙溪居民是不公平的。若雙溪蓋水庫,得利的是少數人,但犧牲的是多數人的權益與生態環境,政府不應壓迫人民的生存權與居住權。
而長期在地一直堅持反對雙溪水庫的林曾文彥認為,依經濟部的台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關於水資源的管理,應要優先推動節約用水策略,如全面換裝省水器材,合理水價,自來水減漏等。但是政府一直以來自己沒落實,反而總想要跳到排最後的建水庫,根本是本末倒置。自救會認為要花120億8年時間建水庫,不如拿來全面換裝省水器材及獎勵優惠節水,達到政府人民環境三贏。 

雙溪水庫開發效益低無興建必要
對於雙溪水庫是否應該開發,高雄美濃愛鄉協進會劉孝伸理事長以其長期參與反水庫運動經驗認為正因為水庫對於河流生態及下游聚落的影響非常大,北部地區用水需求應該可以從以下方向去思考是否一定要再興建水庫來取水。1.改善當地漏水率,否則再多水也會漏光。2. 水資源寶貴,前瞻政府應致力節水。 3.工業落實使用回收水。 4. 評估多元取水方案。
而住在基隆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謝國清也補充說到,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基隆人,看到蓋雙溪水庫是為了解決基隆缺水的理由時,實在是驚訝得合不攏嘴,基隆並沒有那麼缺水,但自來水漏水率極高,這是多數基隆人所知道且關心的議題,所以與其蓋雙溪水庫來解決基隆缺水問題,不如把那些經費用來減少漏水率。此外,社區大學長期關心台灣的環境議題,其中水資源議題更是重中之重,台灣實在不適合再進行破壞山林的工程,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雨水豐富,因此,除了改善漏水率外,水利署應該想方設法把豐富的雨水留下來使用,而不是急著蓋水庫。
謝理事長更同時語重心長的表明,這幾年水利署與民間的互動算是良好,也在治水方面有許多成就,但卻在雙溪水庫的規劃過程中,沒有深入了解基隆人的需求,就準備進行一場破壞環境的工程,呼籲政府緩下腳步,重新評估興建雙溪水庫的必要性。 

丁蘭谷生態豐富完整,不該是前瞻計畫下的受害者。
而對雙溪在地生態有一定研究的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常務監事陳世揚老師則提出,就整個北北基不缺水的狀況來看,這個水庫的興建是要供水給誰值得探討。且丁子蘭溪的附近生態相非常完整,是很多保育類動物的重要棲息地,若只是要取水少少的12萬噸就要破壞此處,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應該禁止開發。而中華鳥會專員呂翊維也進一步補充,據本地已有的評估報告書以及鳥會在全台舉辦的新年冬季鳥類調查(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丁子蘭溪擁有相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更有不乏許多臺灣特有種鳥類,以及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鳥類,如藍腹鷴、林鵰,甚至曾記錄有八色鳥,顯示此地保有相當良好的自然環境。

北部水資源的需求計算與因應之道要更前瞻
基隆河守護聯盟共同召集人陳建志指出雙溪水庫的主要興建理由是談要供應汐止、基隆的未來水源需求。包含因應未來新店溪流域要支援供應板新淨水場,所以會減少汐止地區的供水,不過這都是不同需求用水的情境模擬,事實也還未必有這麼大的水量需求。若推流域節水、漏水率的降低、雨水收集利用及污水截流及現地處理,都可以讓雙溪河及基隆河的水資源足夠未來北北基東北區的水資源使用,實在無須花這一百多億的稅金。
而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專員吳其融也同時再次強調,前瞻的水資源基礎建設,是須將「開發為主」的水資源管理模式,調整為「管理為主」,從漏水率、污染水資源改善回收再利用、地下水位透明收支帳以及水資源的民眾參與作起。 北部尤其東北角一帶,全年降雨量穩定,目前利用如貢寮堰的取水工,搭配淤積率0.3%的新山水庫以及淤積率9.6%的西勢水庫,已能足量且穩定的第一供水區的0101基隆供水系統、0113雙溪供水系統,而0104坪林供水系統、0112烏來供水系統,則都利用翡翠水庫上游的簡易取水工便能穩定供水,目前有調撥翡翠水庫用水的,主要是0105的淡水供水系統。 但前瞻計畫竟然以這個第一供水區裡頭0105淡水供水系統調撥翡翠水庫用水課題,來論證雙溪水庫的興建目的。吳其融專員再次強調,若能調整為管理為主的思考,以非工程導向的風險治理來因應水資源總合管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以第一供水區漏水率的改善以及中水回收的確切落實,才是正本溯源的做法,而2014年第一供水區全年度供水量1億2623萬噸來說,若能將當年度的漏水量從29.0%改善至15%,將能省下超過雙溪水庫的庫容量,水不會因為放入庫容,而使水自然地產生,但漏水的改善及中水的再利用卻能達成,而這,才是真正的前瞻。 

環評程序應要能阻擋不當的開發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扶助律師陳憲政律師表示,本件開發案於85年做出環評決議,經歷16年後,相關單位於101年才又重新進行本案開發,但開發單位藉由85年環評決議於102 年直接進入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顯然與環評立法意旨不符。再者本件環評範疇界定會議,辦理距今亦已超過四年餘。然而近年氣候環境變遷劇烈,環境保護觀念與時俱進,又相關水利改善工法也日新月異,原先環評範疇界定的二階環評所應該調查評估的項目、方法,以及開發案的替代方案,恐早已與不符現狀。且執政者一再以「水庫工程解決水資源」的迷思,選擇相對弱勢的偏鄉興建,藉由經濟上的妥協(補償金、回饋金),將身家安全部轉嫁由經濟弱勢的在地居民承擔。造成少數人得利,多數人遭殃的後果,也讓前瞻計畫矇上「錢沾」之陰影。
世居住丁蘭谷古厝的詹媽媽說,我們自己種菜自己吃,已經在這裡住了七八十年,不想被迫遷離每天賴以維生的地方,我的腳已經不太能走太遠,他們卻要把我們原有出入的車道改成環湖步道,我們裡面還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這要叫我們如何走出去?
我們拒絕再以缺水就需要水庫,水資源應進化到不浪費與強調再生,許多研究這都是可行且值得努力的方向,如此才有機會跳出舊有窠臼,逐步減少過去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不當犧牲。
 
新聞聯絡人:
反雙溪水庫自救會:呂瑞弘 0919-274-098/0935-305-881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凃又文 0920-472-677
0 評論



發表回覆。

    封存檔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類別

    全部
    六輕
    反核
    工廠管理輔導法
    工業污染
    新聞
    新聞稿
    環評
    空氣污染
    講座或活動
    連署
    違章工廠

圖片
我們起源於中科三期環評撤銷訴訟和解,主要任務是推動環境權保障、環境監測和公民培力。
台北總辦公室
電話:02-2391-5538|傳真:02-2391-5507

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52之1號5樓​

台中辦公室籌備處
電話:04-2329-2371#10
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407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二段845號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最新消息
  • 活動一覽
  • 扶助個案
    • 中部科學園區
    • 雙溪水庫
    • 卡大地步部落光電區案
    • 社子島地區開發計畫案
    • 大安大甲溪聯合輸水工程案
    •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規劃案
    • 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案
    • 台塑六輕擴廠案
    • 變更新竹科學園區特定區案
    • 中龍鋼鐵第二期擴建案
    •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擴建案
    •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臺中園區擴建
  • 關注議題
    • 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法
  • 開放資料
    • 本會章程
    • 環境權法律扶助事件審核及酬金標準試行辦法
    • 財務處理辦法
    • 人事事項管理辦法
    • 薪資及獎金津貼福利給付辦法
    • 本會財務資料